天下乡亲(原创剧评)
天下乡亲(原创剧评)
作者:孙成栋

“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老棉袄盖在了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到战场……”
那天,观看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倾力打造的音乐史诗《西柏坡组歌——人间正道是沧桑》,由军旅京剧表演艺术家丁晓君演唱的一曲《天下乡亲》,让演出现场的无数观众泪奔,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眼眶也湿漉漉的。

眼前的舞台上,随着洁白的纱幔徐徐升起,湛蓝的天幕上红霞灿烂、彩云飘逸,洋溢一派生机;苍穹下,一棵古老而挺拔的榕树枝繁叶茂,宛若一面蓬勃的生命之伞,饱经沧桑而又活力盈盈。在它浓浓绿荫的掩映下,碾过千万担军粮的大碾盘立在村头;不远处,伫立着五个由士兵组成的方阵,他们身着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到解放军等不同时期的军装,深情地注视着那棵老榕树和那个大碾盘;背景上,滚动过一幅幅战争年代父老乡亲踊跃支前的画面……

这寓意深远的场景,引起人们的多少怀想和追忆,并与那些可歌可泣的人、那些可咏可叹的事缠绕在一起,让人永远震撼、难忘。这情真意切的歌声,穿透肌肤、骨髓、血液,穿透喧嚣、功利、浮尘,一下子就拨动了我的心弦,激起我惊涛扑岸般的共鸣。那把准备给儿子结婚用的新房腾出来让给部队住的老汉,那撕下裙布给战士包扎伤口的大婶,那告别临产的妻子奔赴前线的后生,那卸下门板当担架的大叔,那挤下乳汁喂伤员的少妇……让人一次又一次感喟烽火岁月里的军民鱼水情深,感受天下乡亲对党、对革命、对军队、对共和国的哺养与支撑。
乡亲恩深,公仆情长。“风也牵挂你,雨也惦记你/住过的小山村,我是否对得起你/你那百年老屋,有没有挂新泥/你吃的粗茶饭,是否碾成细米/我来的时候,你倾其所有/你盼的时候,我在哪里/你望眼欲穿的时候,我用什么来报答你?”随着丁晓君饱含热泪的倾诉,我的眼前掠过一幕幕人民公仆为天下乡亲谋福利的情景:强忍肝癌折磨,为改变兰考面貌呕心沥血的焦裕禄;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深山义务植树造林22载的杨善洲;时刻把群众的疾苦和安危放在心上,为破案献出生命的任长霞……一位位公仆对天下乡亲的赤子情怀,感天动地,撼人心魄。
巧合的是,同一天,被誉为“中国人年度精神史诗”的电视公益活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当了30多年村支书,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伊犁“最美村支书”买买提江•吾买尔入选“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

吾买尔的身世颇为坎坷,3岁时,他的父亲就过世了,第二年母亲也改嫁了。就这样,吾买尔吃着村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各族人家的百家饭长大,也由此对乡亲们产生了化不开的浓浓感情。当上村支书之后,吾买尔把“不让一家受穷,不让一人掉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犹如一只栉风沐雨的头雁,全力引领村民一圆小康之梦。
“一碗茶水端得平,两个肩膀闲不住。三十多年的老支书,村民离不开的顶梁柱。你是伊犁河上筑起的拦河坝,是戈壁滩上引来的天山水,给村民温暖,带大家致富。木卡姆唱了再唱,冬不拉弹了再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故事说不完。”与乡亲们的心声相应的,是这样一笔账:2006年,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反倒有52万元的外债。经过近10年的“坡道跨越”,村里1120户村民家家有网络有电话,铺上了总长42公里的柏油路,人均年收入达到13700元,全村三分之一的人家买了小汽车。
呵,天下乡亲,你们是深扎进泥土的老根,平凡、淳朴、沉默甚至木讷、卑微,却是参天大树的繁茂之因、生机之源、力量之基。那千千万万个吾买尔一样的公仆,对乡亲们的浓情关爱、诚挚奉献,凝聚着枝枝叶叶对根的情意,恰如《天下乡亲》的点睛之句所言——“天下乡亲/亲如爹娘/养育之恩不能忘/高天厚土永不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