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越来越难做,到底是为什么?
淘宝越来越难做,到底是为什么?
到了2024年,看到网上有不少卖家吐槽淘宝店铺没流量,成交少,越来越难。

为什么会这样?大家至于说法基本一致,无非两点:一是经济下行,消费力降低,购买量自然变少;二是被拼多多、抖音等平台分流严重。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很少有人去深究从前的电商老大,坐拥无可比拟的优势,为何会沦为今天的地步?
本人经营了一家儿童装的网店,时间有六年,现在是五钻,现在完全没有销量,已准备转行,想就自己的经历谈谈淘宝没落的原因。
淘宝起步时,基本没什么限制,商家各自施展拳脚,平台上可谓是百花齐放,商家被巨大的需求激起活力,市场无形的手将淘宝托上了行业巨无霸的宝座上。
然而,我们企业一旦做大了,就莫名其妙有了精英思维,认为自己的战略总是对的,自己的商业模式就是行业翘楚。
不知道是何时,淘宝的高管“精英”们开始沉迷于打造“高精尖”电商模式。
他们罔顾自己的成功出自于市场无形之手,非要插手到各个商家的业务之中。
举个例子,淘宝就像是个大商场,负责给商家提供场地,你要做得应该是把外观、内里做得漂亮,广告做得吸睛,内部购物环境整洁等等,说白了就是做好服务工作,让商城里的商家安心舒适的经营,发挥最大的商业才能。
然而这个商场的老板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的商业精英,知识远超这些个商贩。于是,他制定了很多规则,只有按他的方法来经营的商家才能获得客流量。
于是,每个商家为了争取流量,不得已全部按老板说的做,原本百花齐放的经营模式逐渐变成了呆板的半计划经济模式。
说完例子,大家应该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就说说淘宝是怎么操作的。
首先,淘宝通过大数据,了解了现在用户对单品的搜索量和购买量等信息。
然后,淘宝要求商家按照大数据来订制单品和热词,通过直通车来测款。
如果测款能吸量,则花钱开通淘宝的各个推流产品,比如直通车、引力魔方、万相台推这款商品。

这款商品推出吸引来流量进入店铺,其他商品也就因此受益,这就叫引流产品,流量高的叫爆款。
这就是淘宝的流量分配模式,如果不照此运营,则分不到流量,只有看天吃饭。
这套规则听起来蛮高大上的,淘宝利用自身强大的数据优势,为商家贴心打造这么一个精准的流量池选择模式,应该效果很好吧?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淘宝此举正是自己滑铁卢的起因。
首先,作为电商平台,你要做得工作是给商家提供优良的购物环境,而不是越俎代庖替商家做经营选择。
其次,带有计划经济特征的模式单一而又呆板,根本无法激活商家的积极性,尤其是千千万万小商家,把大量的钱砸入这么样的体系中,根本就是一场豪赌。
最后,因市场无形的手而发家的企业,却肆意践踏它,最终必将受其噬。
由于淘宝的一意孤行,作为电商生态链最低端,也就是数量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小商家,因为没按这个模式运行,流量转移到了“操作好”的商铺中。
小商家们没了流量,不得已,要么关店,要么去拼多多,可以说,拼多多的成功根本就是淘宝一手成就的。
淘宝奇葩的“平台插足经营”模式,还有许多例子,以后可以慢慢展开谈。
最后总结一句话:请淘宝对市场无形的手怀敬畏之心,收起精英思维,踏踏实实的做个平台服务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