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先民属闽越人,自中原进入与当地原住民通婚繁衍生息
潮汕先民属闽越人,自中原进入与当地原住民通婚繁衍生息
潮汕先民属闽越人,自秦始皇平定百越始有中原人进入与当地原住民通婚繁衍生息。西晋末年,中原受挟于北方匈奴族,望族和平民为避战乱纷纷南迁,形成历史上第一次中原人民南迁高潮,其中从河洛地区经闽浙进入粤东潮汕地区的这批移民被称为“河佬人”,多以“衣冠望族”的士族为主体,并在抵达潮汕后继续以家族为核心聚族而居,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当地大族,对当地社会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影响。
百越民族分布图 中国东南汉族五大民系分布地理格局
此后,南迁人流始终未曾间断,而南宋末年的第二次移民高潮影响更为深远。此时抵达潮汕的移民主干为长江流域文化的江南人,因多沿海岸经闽境而到达粤东,又被称作“福佬人”。福佬人带来了先进的稻作农业经济以及与此相应的带有吴越文化和闽海文化气质的生活方式,推动了潮汕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习俗的演变。此外,福佬移民还向潮汕大地传播了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思想,使得封建的伦常规范在潮人心中根植深入,促进了包括聚族而居在内的一系列封建传统生活方式 的延续和留传。
在以上的移民安居过程中,原住民的百越土著文化作为落后的一方,在与文化上占显著优势的中原移民文化两相融合的过程,实际上更多的是越族逐渐汉化的过程。中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成份(包括语言文字、宗教意识、伦理道德)在潮汕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为其吸收,经过一定程度的本土化转变,逐渐成为潮汕文化的主体。
宋元之后直至明清,潮汕大地再未有大规模的移民移入,潮汕亚民系逐渐稳定, 文化进入自我完善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