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参谋总长——顾祝同(二)
国军参谋总长——顾祝同(二)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顾祝同奉召由川康返南京,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1937年8月13日,日军侵犯上海。14日,国民政府正式发表带宣战性质的《自卫抗战声明》。 20日,军事委员会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上海方面的作战指挥归属第三战区,任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负实际指挥之责08月23日至11月上旬,中国军队在吴淞、浏河、江湾、庙行、牛行、宝山、罗店等纵深各线与日军血战。上海失陷,顾祝同奉令以第三战区一部兵力退至南京,归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指挥,组织南京保卫战,其主力向芜湖、宣城方向转进。南京失陷后,顾祝同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兼江苏省主席、战区经济委员会主任、战区党政委员会委员、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等各要职。管辖江苏、浙江、福建、皖南等省区。1938年1月6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也编入第三战区,直隶长官部。
此后,第三战区的部队,一直处在日军和汪伪军的包围中作战。顾祝同采取稳定内部,保存实力,持久防御的方针,以在控制中央军的同时,和各杂牌军巧于周旋,借力而用。并在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及其以后对日军发动的皖南冬季攻势、淞沪皖边区作战、协力福州攻略战、萧山诸暨战役、闽海战役、浙东战役和策应长沙会战等各战役中,指挥所部打击、牵制了一定的日军,有力的配合了各战场的对日作战。
1945年1月,顾祝同升任军事委员会赣州行辕(后改东南行辕)主任,指挥第七、第九两战区,同时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5月,连选为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9月,日本战败投降,蒋介石电令顾祝同为第三战区受降主官,负责办理辖区境内日军投降及遣俘事宜。后随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飞回南京,参加中国战区接受日军投降仪式,并受理日本侵华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茨的投降。
顾祝同
1939年4月21日,正值抗战中期,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反共”的“东窗之谋”。1941年1月初,蒋介石策划、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年已半百的顾祝同,是这一惨案直接的积极执行者。
1940年10月19日,蒋介石按预谋令顾祝同部署兵力伏击皖南新四军军部。顾祝同接令立即召开长官部会议,明定参谋处着即制定围歼新四军计划。强调要选调战斗力强的部队执行。当参谋处长岳星明提出调装备精良、配有德造卜福式山炮的第四十师参加时,顾赞同说:“很好,就把第四十师列入计划,并要放在第一线使用”,决定由第三战区副总司令上官云相任总指挥。接着调兵遣将,令浙东第六十二师、第七十七师等各师到皖南增援,使伏击新四军的总兵力增加一倍,以加强各部对新四军的监视和警戒。12月9日蒋介石密令顾祝同要“对新四军一网打尽,生擒叶、项”。10日蒋介石又发特急密电:“应立即将其解决,勿再宽容”。顾祝同立即策定消灭新四军的具体部署,以第五十二军各师共8万余人在泾县至太平之间布成袋形阵地,以第二游击区副总指挥冷欣作截断苏南、皖南新四军的联系,以李品仙部在江北无为地区布防堵截。下旬又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对“就地解决”新四军作进一步安排。传达蒋介石的密示:对新四军“不走要打,走也要打”,“既要逼新四军走,又要让新四军走不成”。“解决要彻底,勿使其漏网”。12月31日前,进剿新四军的各部已遵令诡秘地推进到南陵、泾县、茂林、铜山、小河山、水东翟、乔木湾、钱家桥、丁山镇一线各预定袋形阵地,锁住新四军北移去路,并有一部向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逼进,此时新四军军部四周已是伏兵密布。1941年1月4日夜,新四军军部和所属6个团计9000余人,在叶挺、项英率领下,被迫奉令按指定路线北移,军至茂林即遭预伏的顾祝同军围击。震惊全国、轰动世界的皖南惨案,就这样发生了!惨案发生后,顾祝同为“有功者”请赏,奖给第三十二集团军总部,第二十五军和上官云相奖金各5万元。
顾祝同与新四军军长叶挺是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期同学,私谊甚好。顾祝同本着各事其主的“忠君”原则,按蒋介石的旨意,在上饶长官部对软禁中的叶挺将军极尽诱释之能。当遭叶挺凛然拒绝后,又将叶挺押解重庆囚禁。顾祝同在皖南事变中的作为,严重损害和削弱了民族抗日的事业。
1946年1月,第三战区撤销,顾祝同调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5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撤销军事委员会,成立国防部。顾祝同升任国防部首任陆军总司令。6月,蒋介石挑起全面内战,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军。调顾祝同兼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负责指挥中原作战。顾祝同采用“活动堡垒”、“分区隔离”、“竭泽而渔”,来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结果,中原解放军巧妙地避其锋芒,大踏步后退,分东西两路迂回侧后,大量消灭了蒋军有生力量,让顾祝同的分进合击计划落空而走“麦城”。
1947年3月,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被迫转为重点进攻。郑州绥靖公署改为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所。顾祝同肩负指挥所重任,坐镇徐州,重新配置兵力。将所辖24个整编师60个旅共45万余兵力,区分为三个兵团,采取加强纵深,密集靠拢,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方针,发动沂蒙战役,攻势锐猛。中共华东、华北两野战军则分兵钳制,中间突破,声东击西,穿越沂蒙,北赶莱芜,连续击破顾祝同发动的三次攻击。还全歼了王牌整编第七十四军于孟良崮,最后包围了郓城。顾祝同被人民解放军如此这般的分割、包歼之后,苦心谋划的山东重点进攻彻底败北了。
1948年秋,蒋介石撤销郑州指挥所,成立“剿共”总司令部,刘峙为总司令,顾祝同调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参预蒋介石谋划挽救军事失败的部署。10月,又以临危受命的耿耿忠诚,召开参谋总部各厅长会议,制定挽救败局的全盘计划,并以参谋总长身份,亲自指挥武汉、徐州两大军事集团的军事行动。此时,辽沈战场正在鏖战,锦州告急。顾祝同飞沈阳督战,但颓势已定,不久带着东北失败的苦恼回到南京。11月初,国共双方重兵集团在淮海地区展开大规模决战。顾祝同奉令到徐州督战。他按照蒋介石的“一点两线设防”,“固守一点,四方驰援”,“控制徐州,巩固江淮,屏障南京”的方案,呕心部署,将全部精锐兵团集结徐州,准备与中共决一死战。结果他所指挥的军队被华东野战军分割钉死在徐州、宿县、蚌埠三点上,转动不得,让解放军“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最后生擒了杜聿明将军。到1949年1月初,顾祝同直接指挥的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
4月,解放军百万雄师开始渡江南进,直取南京。顾祝同和何应钦等军政要员离开南京。7月,蒋介石在广州组织国民党非常委员会,重新委任顾祝同为陆军总司令,组织粤桂防线。10月中旬,广州解放,顾祝同随蒋介石飞台,旋又随蒋介石飞重庆指挥西南军事。12月,蒋介石特任顾祝同为西南军政长官,胡宗南副之。负责指挥国民党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残余部队,继续抵抗人民军队进军大西南。但在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顾祝同所指挥的西南军队也土崩瓦解了。
1950年1月,顾祝同奉召返台,蒋介石面授机宜,不日顾自台飞蒙自,部署建立滇西“游击基地”,复飞西康指示胡宗南、贺国光在西昌背水一战。
1950年3月底,西昌解放,顾祝同返台,兼代国防部长。1952年4月,61岁的顾祝同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及“台北市江苏同乡会名誉理事长”等虚实各职。1954年7月,顾祝同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并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后连选连任,至1976年任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54年7月以后,顾祝同迭任“国防会议秘书长”、“战略顾间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7月,79岁高龄的顾祝同任蒋介石“总统府陆军一级上将战略顾问”,并于1973年5月,偕“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等一行,访问金门、澎湖诸岛。
1985年8月,顾祝同突患脑微血管栓塞,从此卧榻不起。 1987年1月17日凌晨,终老于台北国民党三军总医院,终年94岁,走完了他追随蒋介石一生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