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之城唐山,河北唯一,中国第27位
万亿之城唐山,河北唯一,中国第27位
2024年,河北唐山市经济总量跨上万亿元新台阶。
据唐山市统计局发布信息,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3.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6个和0.2个百分点。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9546.0亿元。
由此,唐山成为河北省首个万亿城市。
2023年GDP万亿城市扩至26城,唐山为候补队员第一名。2024年如愿成为第27个万亿城市。
GDP万亿城市是指全年生产总值(GDP)达到或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城市。这些城市通常被视为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力量,代表了较高的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12。
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有26个城市达到了这一标准,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苏州、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无锡、长沙、宁波、郑州、佛山、南通、泉州、福州、济南、合肥、西安、东莞、烟台和常州2。这些城市在中国各省市中分布广泛,其中江苏省占据了5席,广东省占据了4席,山东省占据了3席,浙江和福建各占据了2席,其他省份如四川、湖北、湖南、河南、陕西和安徽各有1席。
GDP万亿城市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总量的标志,它还反映了这些城市在公共服务、交通、环保等领域的投入能力,从而对整个城市的面貌产生深远影响。例如,上海市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GDP总量达到了34389.18亿元,增速为4.7%,而常州市的GDP总额为7557.87亿元,增速为5.8%2。此外,人均GDP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反映了地区的富裕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例如,无锡市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人均GDP达到了15.329万元/人,成为万亿俱乐部中人均GDP最高的城市。
2024年底河北资本研究会分析报告指出:目前,东北三省、河北省为万亿城市的白点地区。不过好消息是河北唐山在中国城市GDP排行榜上一直排名都是在第27名左右,前面的26座兄弟城市前赴后继的都陆续加入到了万亿俱乐部,而第27个万亿城市是非唐山莫属了。
唐山市经济总量破万亿,主要支撑在工业经济。
2024年,新产业已经成为唐山经济增长的最大助力。去年唐山GDP增速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61.1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5042.8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4300.0亿元,增长5.2%。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6.6∶50.4∶43.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58.9%和38.8%。
工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颇丰。根据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规上工业增速2.6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14.6%;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9.1%、1.02倍,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增长43.2%,其中太阳能发电量增长2.8倍。
唐山经济很有韧性。
对于河北唐山来说,过去的2024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反腐败工作贯穿全年,一大批干部违法违纪被抓。
有人认为,2024年唐山的反腐风暴会影响经济的发展,结果2024年唐山GDP顺利迈过了万亿城市的门槛,成为河北首个万亿级城市。说明反腐败不但不会影响经济的发展,而且能够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公开报道的信息来看,2024年唐山抓了以下的工作。
推动高质量发展:唐山市积极对接重大国家战略,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实施“京津研发、唐山转化”模式,推进与京津地区的合作项目和技术引进。2024年,唐山市实施了326个亿元以上与京津合作项目,引进京津地区科技成果78项,签约京津教育协同发展项目409个。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0家以上,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300家。唐山市还成功揭牌全省首家实验室——燕赵钢铁实验室,并率先建立场景促进中心,发布各类应用场景169项,42个项目成功入选省“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榜单12。
产业转型升级:唐山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6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47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机器人企业总数达到222家。同时,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为62.112。
扩大内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省重点项目84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推进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举办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推进座谈会议,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创新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
城乡融合发展:谋划实施城市更新项目822个,改造老旧小区50个。圆满完成海绵城市三年示范期建设任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预计粮食总产59亿斤,累计改造提升盐碱地68万亩。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确定重点任务聚焦智能成套设备制造、精密装备及零部件制造、钢铁材料精深加工制造三个试点行业。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明确改造试点企业,遴选数字化服务商,开展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