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亚洲铜》赏析
海子《亚洲铜》赏析
亚洲铜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代表黄土地的意象化指称,也可看作泛东方文明的符号化象征。东方偏重于静态的农耕文明,与西方动态性较强的海洋文明有较大差异。此诗写于1984年,可视为诗人对改革开放之初八十年代文化反思热潮的一种回应。本诗既具有时代感,又有诗人个体的精神激情和文化抱负;既有理性的质疑、对抗、反思和融合,又有感性的抒写与喷发。密集的“亚洲铜”意象代表着诗人对这片土地爱恨交织的强烈情感,也是全诗集中表现情思的对象。与之相对、相关与相融的其他意象“爱怀疑和爱飞翔的鸟”“淹没一切的海水”“屈原遗落沙滩的白鞋子——白鸽子”“黑暗跳舞的心脏——月亮”则构成与“亚洲铜”相反相成的共生关系,给全诗带来极大的艺术张力。在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诗人创作此诗的36年后的今天看来,月亮在黑暗中舞蹈的精神的确引领着我们伟大民族一步步上升,古老的中华文明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如果海子今日再写,或许会不必写得如此沉着,却定会让爱飞翔的鸟儿的翅膀更加矫健而轻捷!
附原诗:
亚洲铜
海子
亚洲铜 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将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 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 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亚洲铜 亚洲铜
击鼓之后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