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儒学先祖,溯源传统文化——走进孔林

寻迹儒学先祖,溯源传统文化——走进孔林

图为万古长春坊。

前面讲过了孔府与孔庙,今天我们说说孔林。孔林又名至圣林,位于曲阜市城北1.5公里处,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圣迹图“哀公立庙”。

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一间,在东南又造斋宿一间。到南北朝高齐时,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

孔林示意图。

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木5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都大。

万古长春坊正面照。

来至孔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精致的石牌坊,坊额上刻“万古长春”四字,坊长22.71米,宽7.96米,清雍正年间重修加固。此坊六柱五门五楼,飞檐起脊,三层横梁,坊顶呈瓦垅状。明间两石柱前后各浮雕两条盘龙,再外两石柱只有上部各雕一条龙,最两边的柱上部各雕一只立凤凰。明间额枋南面雕双龙戏珠,北面雕双狮戏球,次间均雕双凤朝阳,梢间前后雕双龙戏珠。坊额刻于明间花板上,正书“万古长春”四个大字,笔势沉厚,字体端庄。石柱前后用石抱鼓,鼓上浮雕石狮子,两侧面上分别浮雕龙、鹿、牡丹等图案。此坊矗立于神道上,雄伟壮丽。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碑》。

在“万古长春”坊前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碑亭。东碑亭内立《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碑》,此碑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冬十一月,山东巡抚郑汝璧、巡按连标立。碑亭为方形,明间南面洞开,东、西、北三面设立石栏,重檐绿瓦歇山顶。西碑亭内立《阙里重修孔子林庙碑》,碑文为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东阿人于慎行书。此碑立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六月二十二日。两碑亭分别建于万历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虽经几次重修,但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

至圣林坊。

沿神道前行1000余米,就来到了至圣林坊。该坊原名“宣圣林”坊,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经明、清两代的多次重修,始终保持明代早期的建筑特点。此坊四柱三间三楼式木制牌坊,绿琉璃瓦庑殿顶,前后檐下皆用雕刻精制的斗拱,彩画精细,十分精美。坊前有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刻的石狮一对。

二林门。

穿过至圣林坊,继续前行,迎面即为孔林二林门。该门位于至圣林门北,为一座城堡式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7000余米。

二林门前的雄狮。

二林门前以甬道与大门相连接。此门为鲁国故城的北门(龙门)遗址,元至顺二年(1331年)始建,明弘治七年(1494年),孔子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添建门楼,“神门隘陋也,架以楼观”。现存观楼五间,重檐绿瓦歇山顶,无斗拱,下檐四周有回廊,廊柱下置鼓礅柱础。清雍正十年(1732年)、1964年重修。门前石栏内放有石狮一对,均为明崇祯七年(1634年)雕刻。

鲁国古城示意图。

进二林门,转向左侧道路,可见一水,名为洙水,原为西周鲁国故城的北墙外护城河,后成为泗水的分支合流,在曲阜北形成洙、泗二水,因孔子当年讲学于洙泗之间,故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随着孔林的扩建,洙水部分河段被圈入孔林内。

洙水桥前石坊。

孔林内有洙水桥三座,对称而设,中桥拱起如虹,前有“洙水桥”石坊,为明嘉靖二年(1523年)建,坊上“洙水桥”三字乃明代权臣严嵩所书。

洙水桥。

洙水桥位于石坊之后,孔子墓轴线南端。此桥宽6.6米,长25.24米,桥面呈拱形,遮住北望的视线,以示孔子墓深藏于内。明弘治七年(1494年),孔子六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弘泰增设桥石栏杆,并于左右两侧添建两座小桥,均有石栏杆,因桥为平型,习惯称为“东平桥”、“西平桥”。

享殿。

走过洙水桥,桥北不远处即为享殿。是祭孔时摆香坛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甪端等石兽。

孔子墓前的墓碑在文革期间曾被推到打碎,现可见拼接痕迹明显。

过享殿之后,不远处大墓即为孔子墓地。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七十三岁,卒后葬于此。孔子墓位于孔林中偏南地段,东西30米,南北28米,高5米。墓前石碑二通。前碑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明代正统八年(1443年)立,黄养正书。后碑篆书“宣圣墓”三个字,元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孔子五十一代孙衍圣公孔元措立。碑前有石供案、下酒池和石砌拜台以及砖砌花棂围墙等。

孔鲤墓。

孔子墓东边为其子“泅水侯”孔鲤墓。孔鲤(前532——前483年),字伯鱼,孔子之子,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被封为泗水侯。

孔伋(子思)墓。

孔子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伋(子思)墓。孔伋(前483——前402年),字子思,孔鲤之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被封为沂水侯,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加封为沂国述圣公。墓碑刻立时间与孔子墓相同。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

孔子圣迹图中“三垅植楷”。

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到了现在,孔林内的一些树种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子贡手植楷碑及现存树桩。

在孔子圣迹图中就记载有“三垅植楷”。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弟子所植树木已无考,唯有子贡所植树尚存。其原因可能是因其他弟子守墓三年各自离去,唯子贡守墓六年,为纪念其高尚的尊师品德,所以历代对其植树加以保护。子贡手植楷树于清光绪八年曾遭雷火,现仅存一段树桩。树后有一碑,刻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子贡手植楷诗”。另在孔子墓西建屋并立有“子贡庐墓处”碑以示纪念。

“子贡庐墓处”。

此次怀揣朝圣之心前来,由于时间关系,未能尽览孔林,当属憾事。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也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了。愿有机会再访圣迹,以补缺憾。

明墓群石仪。

同类推荐

​郑州市排名前十的优质中学(值得收藏)

​郑州市排名前十的优质中学(值得收藏)

郑州市排名前十的优质中学(值得收藏) 超彩房掌柜经过一个月的实地走访和查阅资料,整理出郑州前十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学校。不管你现在有没有孩子,可以...

​舌尖上的美食——泰山煎饼

​舌尖上的美食——泰山煎饼

舌尖上的美食——泰山煎饼 泰山煎饼是泰安最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泰安有着一千多年摊制煎饼的历史。泰山煎饼以玉米、小米、大豆、花生、黑芝麻、高梁五谷杂...

​山东的机场

​山东的机场

山东的机场 山东有多少个机场? 1.济南市:济南遥墙机场(历城区),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和章丘区交界处,距市中心30公里,为4E级民用国际机场,是中...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