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我不想去上学了
当孩子说:我不想去上学了
如果有一天,孩子和你说: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你会怎么办呢?你会勃然大怒还是会耐心规劝?你能接受的不上学最长期限是多少,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
最近学校里有一个上初三的J同学,突然和家长说:不想去上学了。妈妈开始很震惊,后来慢慢地,孩子的情况没有好转,就越来越不想来了,到现在已经1个多月没来学校了。在家里家长和孩子无法沟通。孩子每天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家长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到了睡觉时间,家长尽管多次催促孩子关灯、休息,但是依然无果。房间通宵达旦,也不知道孩子在做作业还是在打游戏。对于学校的事情,比如:作业完成情况等等,家长更是问都不敢问。因为之前问过,孩子都是轻描淡写地搪塞一下,要不然就是情绪大爆发,勃然大怒,闹得很难收场。
家长为了不破坏所谓的亲子关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让步。孩子说不来学校,就只能依着他。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眼看这个学期就是期末考试了,孩子的状态还是完全不在线。如果这个学期没有成绩,那只能明年再重读。泥潭也只能越陷越深。家长感到非常无助,多次来到学校和老师协商解决方案。
心理咨询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家长和孩子好好谈谈,看看孩子具体的困惑是什么。到底是因为学习太难,跟不上,还是作业太多完不成,或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导致孩子不想来学校。了解到真正的原因后,我们好对症下药。家长的任务是把孩子送来学校,然后老师们再进行引导。可就是送来学校这个环节,家长都做不到。孩子到了青春期,不再是言听计从的小孩子,用一些强制的、简单、粗暴的办法就能解决问题。但同样,他们还没有成年,无法向成年人一样周全地思考问题,只能看到眼前利益。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给予引导,并制定一些规则。
这可能对于单亲家庭来说有一定难度。俗话说,严父慈母。父亲一般而言是规则制定者,他们唱白脸,说话有分量。妈妈是温和的一面,擅长安慰和鼓励,唱红脸。两个人一起配合,才能把戏演好、演足。如果父母一方想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常常把握不好“度”。刚才说的J同学,就是父亲常年不在家,妈妈又当爹,又当妈,所以温柔有度而严厉不足,才造成孩子妥妥地拿捏家长的情况。
我觉得J同学的家长应该好好地进行一下反思,孩子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自己的培养孩子的道路上犯了哪些错误,现在改还来的及。老师对家长的建议是,做孩子的榜样,和孩子达成共识,相互制定约定,而且说到的就一定要做到。作为家长,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变化,每个人都崩溃的时候,我们要理解、接受这样的情况。但是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事情是有底线的,比如:来学校上课,完成学业。这样的事情是不能进行协商的。每天几点熄灯睡觉,这个可以进行协商的。制定了规则之后,家长和孩子互相监督,共同完成目标。
J同学可能只是众多情绪需要疏导学子中的一个,他的家长也是千千万万在挣扎的家长的缩影。但他们所反映的情况却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获得成功,但是世界上没有什么成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获得,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也是。无论在任何的教育体系公立学校也好,私立学校也罢,家庭教育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真心地希望每一位孩子的家长,都有责任、有担当。孩子是你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远是你一辈子中最重要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