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容妃的真实历史。
康熙容妃的真实历史。
容妃,是康熙帝的妃嫔之一,正黄旗包衣之女,名吉鼐,员外郎盖山的后裔。
她在康熙帝即位初期被选入宫中,当时属于格格级别。康熙六年,她为虚岁14的康熙皇帝生育了第一位皇嗣——爱新觉罗·承瑞,但承瑞在康熙九年夭折。此后,马佳氏开启了“生生生”的模式,十年间连续生育六胎,在康熙皇帝前十位皇嗣中,她一人就贡献了五位,此外还育有一位公主,即《康熙王朝》中“蓝齐格格”的历史原型固伦荣宪公主。
康熙十六年,马佳氏被晋封为荣嫔,成为当时的“九嫔”之一,正式成为一宫主位。康熙二十年,她晋位为荣妃,成为“康熙四妃”之一。此时的荣妃,虽位居“四妃”末尾,但奉太后懿旨同惠妃那拉氏一起协助皇贵妃处理后宫庶务。
然而,荣妃的六个孩子中有四位皇子早夭,长到成年的只有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和皇三子诚隐郡王胤祉。这对一位母亲来说打击巨大,在康熙二十年之后,可能因年龄增长、人老色衰,且康熙有了更加年轻美丽的妃子,荣妃再也没有得到晋封。
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荣妃获准离开皇宫,移居到她的儿子多罗诚隐郡王胤祉的府邸。雍正五年(1727年)闰三月初七日,荣妃去世,同年十二月被安葬到清东陵景陵妃园寝。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中记载:“荣妃,马佳氏。子五:承瑞,为圣祖长子,四岁殇;赛音察浑,长华,长生皆殇;允祉。女一,下嫁乌尔衮”。康熙帝册封荣嫔为荣妃的册文中也有记载:“命侍郎杨正中、持节进封荣嫔马佳氏、为荣妃”。《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四十二的后妃排位顺序记载有“奉安荣妃神位于西龕内居首”。
荣妃在宫中地位的变化对她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早期,荣妃因频繁生育且所生子女众多,在宫中地位逐步上升,这使她在一定时期内享有较高的尊荣和关注,能够为子女争取到相对较好的成长条件和资源。
然而,随着众多子女的早夭,以及康熙后宫新人不断,她的地位逐渐不再上升,甚至在康熙二十年之后再无晋封。这无疑给她带来了心理上的落差和打击。失去晋升机会可能意味着在宫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相对减弱,在资源分配和宫廷事务的决策中逐渐被边缘化。
地位变化也影响到了她与其他妃嫔的关系。地位上升时或许会招来嫉妒和争斗,而地位停滞或下降时,可能面临他人的轻视或排挤。
更重要的是,子女的早夭和地位的变化可能使她在精神上备受折磨,内心充满痛苦和无奈,逐渐在宫廷的繁华背后变得孤寂和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