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命令各地建五通庙,祭祀阵亡将军
朱元璋命令各地建五通庙,祭祀阵亡将军
五通庙,建于龙溪口下正街癞子岩之上,镇江阁之下,关于五通庙说来还真有点神。
五通庙祭祀五通神,五通神又称“五圣”、“五郎神”,原是中国南方乡村中供奉的神道。据说,唐末已有香火,庙号“五通”。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年)赐庙额为“灵顺”。宋代由侯加封至王,因其封号第一个字为“显”,故又称“五显公”。
五通庙,其实前身称为“五公祠”。五公祠原来是祭奠阵亡将土的祠堂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无名烈士墓,龙溪口的五通庙始建于明代。据龙市年长的老人说,五通庙是朱元璋有感于跟随自己征战的阵亡将士,变成孤魂野鬼无人祭祀,遂命各地遍建五通庙。
当时太祖南征,大军从湖南打到贵州云南,刀枪之下丧生丢命者不少,于是有人就在龙溪口建个五通庙来祭奠无名烈士,让这些孤魂野鬼能够有一享受人间香火之地,并使之得以灵顺,庇佑一方平安。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由五通庙会主持孟兰会,请巫师在河坝上放蒙山(用纸钱制作,巫师晚上作法后,即点火烧化),㵲水河漂荷灯,超度施舍亡人孤魂野鬼。十冬腊月,五通庙戏台上常有人演戏还愿。抗日末期,庙堂、神像具毁,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