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击战有多惨?解放军血战6天6夜,尸体在地上铺了三层
塔山阻击战有多惨?解放军血战6天6夜,尸体在地上铺了三层
塔山阻击战,是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为阻止国民党军队增援锦州而进行的一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为残酷的阵地防御战。这场战斗,不仅是辽沈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放战争的经典战例,展现了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和残暴无情的本质。这场战斗的胜利,为解放军攻克锦州、歼灭国民党东北百万大军、解放全东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条件,对解放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已经拥有东北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东北野战军拥有近70万正规军,中央认为在东北战场同国民党军展开正面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辽沈战役随即展开。辽沈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锦州战役,第二阶段是四平战役,第三阶段是沈阳战役。锦州战役是辽沈战役的重中之重,因为锦州是东北的门户,是国民党在东北的最后一个大城市,也是国民党东北百万大军的主要集结地和补给基地。如果解放军能够攻克锦州,就能切断国民党东北大军的退路,将其困于山海关以东,从而实现全面解放东北的目标。
1948年10月初,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形成合围,蒋介石派出侯镜如指挥的“东进兵团”和由廖耀湘统领的“西进兵团”驰援锦州。其中,“东进兵团”由第54军、第62军、第93军、第95军组成,共12个师,10万余人,是国民党在东北的精锐部队,装备了大量的美式武器,拥有海军、空军的支援。侯镜如的计划是从葫芦岛出发,沿着锦州公路向锦州前进,打通锦州的西线补给线,与锦州城内的国军会合,然后反攻解放军。而塔山,就是锦州公路上的一个重要的交通要点,也是解放军阻击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
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位于锦州西南方向的葫芦岛县境内,距离锦州约60公里,距离葫芦岛约30公里。塔山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山,而是一片平坦的农田,只有一些低矮的土丘,海拔不过百米。塔山上有一个小村庄,有100多户人家,村子的北边有一座小塔,因此得名塔山。塔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为通往锦州的公路就从塔山村穿过,塔山是锦州的西门户,也是国民党援军的必经之路。如果解放军能够控制塔山,就能切断国民党援军的进路,保护锦州的包围圈。如果国民党能够攻占塔山,就能打开锦州的救援通道,形成对解放军的反包围。因此,塔山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1948年10月7日,奉命坚守塔山的东北野战军召开党委会,第四纵队司令员吴克华、政委莫文骅,第十一纵队司令员贺晋年、政委陈仁麒等参会人员充分讨论并研判战争局势,精准判断敌军的主攻方向,制定出精兵坚守、民工预备、反复冲击、梯队作战的战术方针,意图全力打垮和歼灭敌军。当时我军在塔山范围内的部队,主要是第四纵队和第十一纵队,零零总总不过8万人出头,而且相当的缺少重武器。但是国民党准备的东进部队,却有着十二个师,十万人的大军。同时为了拿下塔山,国军甚至还专门准备了一个榴弹炮营,山炮以及迫击炮,更是不要钱一样的往塔山运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