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圣”不“诞”于12月25号--说说圣诞节的由来
原来“圣”不“诞”于12月25号--说说圣诞节的由来
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尽管我们中国人绝大部分都不是基督徒,但很多朋友特别是年轻人还是对这个洋节喜闻乐见的。这里先祝大家圣诞快乐!!
圣诞节的由来
圣诞节是怎么来的,有个通俗的说法是说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实际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
在基督诞生后200年的时间里,没有人知道也根本没人会关心基督的确切生辰问题。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基督是神,应该淡化他在人间的出生日期,真正重要的是辞世日期。而且,教会曾宣布试图纪念基督诞辰是有罪的。
《路加福音》中说:“获知基督诞生消息的牧羊人正在夜里照看羊群。”而只有在春天(即产羔季)人们才会日夜无休地看守羊群,冬天羊群被关在羊圈里,是无须看守的。所以按这个说法,有一些好事的神学家大胆的提出了一些日期,比如:3月25日,5月20日。
其实,12月25日在耶稣诞生前就是密特拉教(一种起源于波斯的宗教)纪念“不可战胜的太阳神”密特拉的诞辰日。特拉教在公元前1世纪时已经扎根罗马社会。到了公元274年,密特拉教已经深入人心,罗马皇帝奥勒良因此宣布将其立为国教。在公元3世纪初,这种神秘的宗教对基督教造成了严重危害,一度让人难以判断最终哪一种信仰会取得胜利。给基督教徒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罗马贵族和平民阶层通常喜爱延绵不绝的节庆活动。这种传统可以逆溯到公元前753年,国王罗穆卢斯在帕拉蒂尼山上建造了罗马城,罗马人在12月大摆宴席,并举行游行活动,不仅是表示对“不可战胜的太阳神”的崇拜,也是在庆祝献给农耕之神萨图恩的农神节。
为了给皈依基督教的教徒们提供一个令他们感到自豪的节日,同时为了同太阳神崇拜者的节日相抗,教会将这个日子同样定在了12月25日。庆祝方式是典型的虔诚祈祷--弥撒,确切地说是基督弥撒。一位神学家在3世纪20年代写下:“我们将这一天视作神圣的日子,不是像异教徒那样因其为太阳神的诞辰,而在于创造了太阳的基督。”
公元337年,君士坦丁大帝接受洗礼,在历史上开创了政教合一的先例,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圣诞节算正式确定为基督徒每年的盛大节日持续保留了下来。
圣诞老人的由来
那圣诞老人又是怎么来的呢?
圣诞老人的原型圣尼古拉于公元4世纪早期出生在土耳其境内东南部昌基亚的小镇帕塔拉,儿时为了显示对上帝的虔诚,他每周两次主动斋戒(星期二和星期五)。他的父母早亡,此后他便将他的一生献给了基督。
尼古拉年纪轻轻就被任命为小亚细亚米拉城的主教,在任期间他成功争取了大量皈依者,而且对穷人很慷慨,他的功绩和善举令罗马官员恼羞成怒。在罗马人大面积迫害基督徒期间,罗马暴君戴克里先命人将尼古拉关进大牢,严刑拷打。这位皇帝在60岁时突然主动退位,过起了务农和种植卷心菜的朴素生活。这让许多罗马人感到喜悦,也是尼古拉的大幸。继任者是日后皈依基督教的君士坦丁,他释放了尼古拉。
尼古拉有两个特点,这导致他最终成了圣诞老人: 传奇般的慷慨,对小朋友的偏爱。因此,他逐渐被人们奉为儿童的守护圣人。在整个中世纪及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尼古拉得到了很多名号,但是唯独没有“圣诞老人”。
或许除了瀑布般的白色长髯外,今天的孩子们根本认不出数百年前给欧洲小孩送去礼物的圣尼古拉。他外出时总是穿着红白色的主教长袍,还要戴上有两个尖角的主教法冠,手里再拿上一根有着弯钩造型的手杖。拉着他的并不是长着飞毛腿的驯鹿,而是他苦心哄劝着才上路的一头懒驴。他赶到各家各户的时间也不是圣诞前夜的后半夜,而是属于他自己的宗教节日,12月6日。
在16世纪的新教改革运动期间,欧洲大部分国家都抛弃了圣尼古拉,取代他的是更世俗的形象,比如英国的圣诞老爸和法国的诺埃尔爸爸,这两位老人都不会为孩子们慷慨解囊,在当时也始终没能成为圣诞节的主角。例如,圣诞老爸更像是在成年人社交聚会上出现的虚构的月老。
但荷兰人保留了圣尼古拉的传统。作为“海员保护神”,从荷兰出发,最终抵达美国的第一艘航船的船头上就装饰着圣尼古拉的雕像; 纽约市的第一座教堂也以这位主教的名字命名。荷兰人将两样圣诞用品带到了新大陆,这两样用品立即被赋予了鲜明的美洲特色。
在16世纪的荷兰,孩子们会在圣尼古拉到来的夜晚将木鞋摆在火炉旁鞋里还要装满稻草,这是给拉着满满一车圣诞礼物的驴准备的饲料。作为回报,尼古拉会在每一只木鞋里塞一样小礼物。在美国,由于木鞋数量有限,人们便用有弹性的长简袜作为替代品,而且还将袜子挂在烟囱上……
在荷兰语中圣尼古拉写作“Sint Nikolass”,在美洲又被转写为“Sinterklass”。17世纪,原本属于荷兰人的新阿姆斯特丹(今天的纽约市)被英国人控制,“Sinterklass”又被改写为“Santa Claus"。
流传至今的圣诞老人传说,包括驯鹿雪橇的故事,大都起源于美国,得益于一首由纽约一位神学教授创作的诗。
在美国,圣诞老人变胖了。圣诞老人的原型圣尼古拉是位身材修长、风度翩翩的主教,这才是数百年间人们心目中的圣诞老人。19世纪,颇具影响力的漫画家托马斯·纳斯特创造出了面色红润、身材矮胖的圣诞老人。1863至1886年间,纳斯特为《哈泼斯周刊》创作了一系列以圣诞节为主题的画作。这些在20多年里陆续完成的作品展现了圣诞老人的渐变过程,一开始他就像摩尔博士那首不朽诗篇所描述的矮小精灵一样。渐渐的,他长出了大胡子和大肚子,就像教堂里的撞钟人。今天美国的圣诞节街头随处可见这种扮相的圣诞老人。纳斯特的漫画还向世人展示了圣诞老人的日常生活--制造玩具、巡视孩子们的表现,查看孩子们对礼物的特殊要求。
素材来源:查尔斯 帕纳提《万物的由来》